close

IMG_1671.jpg

遠道從台灣飛抵大陸山東,第一個不習慣的事情就是入海關。被引導的武警給帶到國內窗口,那時心底真有些不適應,這或許就是一種認知衝突,在台灣時常說自己是個國家,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感覺,然而甫下飛機的剎那,看到斗大的簡體字和歡迎台胞的標語,內心頓時不是滋味,尤其在海關人員把護照丟回,只取走台胞證的時候,是有股莫名的傷感,這種傷感難以言喻,比不上喪國辱權的痛楚,但底心卻稍稍糾結了一下。或許亞細亞的孤兒,才能體會到這種差異。

來到山東,迎接而來的是青島流亭機場的綿綿細雨,天空中閃逝過幾道閃電,和台北的閃電不同,這裡能夠清楚看見閃電的形狀,色澤也極佳,也許是因為這裡的空氣極好,也沒有太多的光害。在大陸對距離的感覺,和台灣必須有相當程度的改變,平日兩三小時的遠途,在這算是中途,跨越城鎮,就相當於台灣兩三個縣市的距離。地大物博,放眼滿滿的農田與作物。然而於此同時,也迎接了第二種不協調感,滿街對國家熱愛的標語,各種和諧的旗幟,期許民族復興的遠景。在台灣這樣的文物,可能只會流傳於巷弄街談,也許是1970年代的傳說,然而在2015年的今時,兩蔣時期相近的口號還存在於泱泱大國,不禁讓我想起,在出國前讀的《1985》中大洋國為了控制人民,在國內散布著各種狂熱文宣,當然在大陸上不比大洋國可怖,然而卻讓我看見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相當程度的差異。生活無處不政治,來到這樣差異的環境,才了解到政治無處不生活。

來到山東後,我們入住位於威海的度假酒店,相當高級,不過和其所聲稱的四星級,我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差異。我想台灣東部的許多民宿,遠遠舒適於這樣的空間,不過旅費便宜倒也不會太過苛求於此,反正旅行不就是為了體驗當地文化,停留在旅店的時間也不會佔據太多。

威海是個特殊的城鎮,他曾是(現在也是)海防重鎮,為了防止倭寇侵擾,設置了威海衛,在這發生了改變中國命運的幾個重大事件,甲午戰爭和八年抗戰。當然八年抗戰並不是只發生在這,抗戰可以說是遍布在中國,不過對這裡的意義又尤其重要。這裡的居民也對此有深厚的情感連結,滿街對抗戰勝利的慶祝喜悅,在劉公島廣場上駐留觀看閱兵大典的人們,神情專注而喜悅。(下圖)

IMG_1724  

綜觀而言,離開台灣以前,我們因為抗戰與登輝伯的發言而吵得沸沸揚揚(後來波卡事件就蓋過了這件事)來到這裡,我所見到的史觀,台灣是被強行擄走的孩子,馬關條約的簽署敲醒了沉醉於大夢的腐敗清朝,革命的烽火隨即在後點燃。當中國朝著現代化往前時,台灣就讓日本給殖民統治去了,這段時間台灣的民眾從武裝抗日到和平訴求,起初甚至還有異想天開的民族自決的獨立建國,不過當然不敵日本當時強盛的國際力量,幻想中就泡滅。我在逛甲午戰爭博物館的時候,看到這裡處處是中國被日本侵略羞辱的國難文宣,國恥。然而我不禁想到,彼時中國遭到各國強權割據,從鴉片戰爭開了掠奪中國的那一槍,中國人卻可悲至斯,直到隔壁長期被視為島國小民的日本給擊潰後,才大夢初醒。悲哉,可悲的是甘願讓西方人給割據而不願醒覺,等到大和民族的崛起才恍然初醒。不過這一切都是過去式,今日只能傷感,某種程度上受過日本洗禮的台灣,也算是開闊了不少眼界,在文化上也承襲了許多良好風範。

我一面逛著,一面開了個小玩笑,我和同學說:「我是混血兒,我的祖先有三國人。」同學問我哪三國,我說:「中日台」他有點愣住,我說明朝先祖來台開墾,是謂中國人,爾後馬關條約簽署,割讓台灣後,便由中國人變成了日本人,等到抗戰勝利後就成了台灣人。這樣看起來,是不是混血兒。當然這是玩笑話,說著玩的。來到大陸後,特別喜歡開這種玩笑,在台灣看起來也許沒什麼,但這樣的發言確實容易惹來非議。可別看偌大的中國,內心可算是挺脆弱的。

 

IMG_1678.jpg

(位於威海韓國城附近廣場的雕藝品)

在甲午戰爭博物館,我挺欽佩的,裏頭的介紹確實詳盡,當然有些角度與我們所學有些許差異,不過能夠理解這樣差異的存在。其中館內的設施,確實比起台灣好很多,模擬海戰的影像,立體影像解析,詳盡敘述當時海戰的激烈程度,以及侵華的日本多麼殘酷。我挺喜歡這座博物館,畢竟願意再這樣的歷史事件上做詳盡的剖析,後來我回台灣後,恰巧到了西門町附近的國軍歷史文物館,在裏頭碰到來自四川的陸客,稍稍聊了一會,他們也對台灣的史觀有相當程度的詫異,也很驚嘆台灣還留存了當時許多的文件。當然這些文件是他們當地鮮少觸及的,不過兩地對同一事件的解讀,其中差異讓我倍感玩味。這種衝突感,讓人不禁上癮。

 

 

IMG_1686.jpg

(劉公島一景)

IMG_1705.jpg

(甲午戰爭北洋艦隊遭到日本擊毀,打醒了中國大夢)

來到威海除了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,當然還有當地宜人氣候,空氣相當好,除了食的不慣,威海其實住起來應該挺舒適的。這裡有些老話,吃得好不如吃得飽,吃得飽才能心情好,和南方重吃不重飽迥異,北方民族的豪邁來自於他們對食的不拘小節,用膳求飽不求好,也許也是歷史過往戰爭的痕跡導致,這裡的人們多少還帶點悍氣。不過威海人住得靠海,也有著海島民族的熱情習性,和台灣人的熱情相差無幾,打了幾趟的士,和店員的閒談,感受到華人濃厚的情感連結。也許是我的熱情相當程度渲染了他們,又或者我們底心都對同樣語言與臉孔的熟悉,而悄悄卸下了枷鎖。撇開了政治上的顧慮,我滿喜歡這趟旅程下來的種種人事物(除了插隊和隨地大小便的陋習外)。

 

 IMG_1752.jpg

海軍公所前的石獅,讓我想到金門的風獅爺。曾經看守過中國的繁榮與沒落,如今仍然佇立在這塊海防重鎮,繼續守望著北端中國的海防。石獅也許沒有靈魂,然而這塊土地所經歷過的歷史,卻在他的深處刻鑿著一畫又一畫靈魂的印記。巍然立著,遠眺著是歷史呢?還是未來呢?

IMG_1771.jpg

走過歷史重鎮,總掛起千愁萬緒吧。

離開了劉公島,前往了古樸的小農村,屬於國家文化保留等級的農村,我也不大記得如何介紹了,見識了漁村文化,我認為台灣其實也有不遑多讓的景致,來到大陸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比較,寶島台灣雖小,但許多文化保留遠勝於大陸,在心中也默默燃起了驕傲的心情。當然我不會眼界狹隘到以為台灣就遠勝於大陸,只是認為台灣人真的值得驕傲,自己擁有著許多無法取代的美景,離開了家鄉,才了解到家鄉的美從來不是顯而易見,而是融入了生活的每個細節,融入了你我之間。

  IMG_2436.jpg

(煙台蓬萊閣一隅)

IMG_2438.jpg

離開了威海前往青島前,我們來到了八仙過海,傳說海上出仙人的煙台蓬萊閣,這裡古色讓人不禁以為來到某座大廟,也許仙人好此道。這裡不僅有八仙,還有被當地人稱為海神娘娘的媽祖。來大陸以前都以為,文革時期破壞了許多祭祀的習俗,然而仙人的島嶼,似乎不是世俗所能染指,一樣的焚香與金紙味道,熟悉的感覺果然讓人倍感安心。還以為回到了南部的媽祖廟,不過這裡可是蓬萊閣。這裡還有一向奇景,可遇不可求,海市蜃樓。不過我沒這個福分,能瞧見這般奇景,也許日後有機緣能在上煙台尋仙,那也許就能瞅見遠方蜃樓奇景,或許八仙就在上頭渡海。

IMG_2469.jpg  

這趟旅程收穫頗豐,不論在文化或是見識上,讀萬卷書,亦要行萬里路。行路方知萬里廣,讀書能長天下識。

後記:

辛苦這趟旅途下來的種種人事物,和所有人一起經歷的事情我謹懷胸膛,也許緣分短暫,但是相逢自是有緣吧。至於未來,能否再度相會,我相信老天會做最好的安排。也感謝了邵祖威老師和重導以及國台辦和旅行社的李總等人,為了這一行煞費苦心。也謝謝這趟旅途帶來歡笑的團員們,因為你們的笑容才讓我鼓舞起來。回到台灣以後,便有點待不住的感覺,旅行果然帶來充實的感受,我想未來旅行會在我的人生點綴不少光點。也感謝願意花費時間讀完這篇文章的各位,辛苦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ple67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