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131427473_05ac8fc2a1_h    

  最近因緣際會下,回到高中母校幫忙做模擬面試,看到高中生的青春樣貌,忍不住就回想起高中時自己的樣子,雖然學校也有了些改變,熟悉的老師們似乎也不在熟悉的位置上。

  幫忙完學弟妹的模擬面試,看著他們帶著一顆雀躍而期待的心情,即將踏進大學的門扉。一時間,我忽然想起許久前,我曾思考過的一個問題。

  「我的夢想是什麼?」

 

  近幾年社群平台相當發達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顯得相當容易,彼此的資訊交換也簡單不少。而在這過程中,我發現到了一個現象,絕大部分的大學生,夢想不外乎是:「旅遊環遊世界賺大錢變有名。」在這過程中,我相當驚訝,為什麼大學生的夢想都這麼物質化呢?

  曾有老師上課時說過,過去的大學生在大一的時候,都會思考自己到底為什麼讀大學,更甚者更會思考人生志業。當然,今非昔比,許多環境和社會因素都轉變了許多,但是這不會是我們頹靡的藉口。

  我也捫心自問,我的夢想是什麼呢?也是旅遊嗎?也是賺大錢嗎?也是變有名嗎?得到這些我就會開心嗎?

 

  我看著來到我們面前的學弟妹們,一張張青澀的臉孔,也許就是當年的我的樣子,儘管膽怯未來的不確定,但是總懷抱著某種熱血。儘管內心有很多懵懂難解的疑惑,但期待著上大學就能找到解答。

  我試著模擬那時的心情去回憶,當初我的夢想是什麼呢?

  

  「我成為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人。」

  這個夢想是我高中時,受到九把刀啟發而萌發的。雖然概念很模糊,但是對於當時的我是相當堅決的目標。只是後來上了大學,許多庸庸碌碌的事情也多了,這個念頭也很少再被提起。

  

  我反覆咀嚼著這個夢想的意義,到底能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人,會是什麼樣子的人呢?幾個眨眼間,我腦子充斥著政客財團、明星、宗教家、慈善家、企業家、科學家。這些大部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,在媒體常常看到的人們。也許評價有好有壞,但是他們確實都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世界。

  但是真的只有這些人能夠影響世界嗎?這些人都有幾個共通點,不外乎有名氣、有錢、有權勢,難道沒有這些條件的人就無法影響世界嗎?

  我左右尋思了一會。

  如果是過去的我,可能會覺得有這些條件的人才能影響世界。但是現在的我,答案會是否定的。

 

  我很喜歡上網看些短片,內容有勵志、創作、娛樂,而我也常常在TED上看演講。我喜歡看這些內容,一方面是因為,他們讓我看見了我熟悉的世界以外的世界,他們讓我在小小的房間,卻能一窺偌大的地球。而這些內容裡頭,有許多並非有名、有權、有財的「三有之人」。他們卻能夠透過自己的方式,為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。

  TED的一位講者張坎蒂(Candy Chang),她並不是相當有名的人物,也不是有權勢的政治家,更非富可敵國的企業家。她是一名藝術家,一名來自美國紐奧良地區的藝術家。我相信各位對她應該相當陌生,而她以自己的方式影響了世界。

  她起先在美國的幾個地區,架起了一張大型黑板,上頭只寫了重複的幾個句子:「在我死之前我想ˍˍ。」她讓民眾在黑板上填空留下自己的願望。

  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,背後隱藏的意涵卻不簡單。很多人在黑板上留下遺願,像是:成為富翁、大吃漢堡、挽回愛人。在越來越多人寫下自己的遺願,一個念頭被引發了。人們開始思考死亡的意義,平時人們忌於思考的議題,卻因為這塊黑板而讓人們重新省思。

  很多年輕人受到啟發,開始腳踏實地追逐夢想,為了未來更加努力。而這股風潮,也不僅僅在美國蔓延,隨後在世界各地都能看見不同語言所架設的黑板,但是核心的問題不變。這過程中,張坎蒂並非權勢之人,只是憑藉著對死亡的思索以及創意,就對世界造成了廣泛的啟發。

  看過坎蒂的故事,我自己也重新尋思了影響世界的意義,也許一個無心的舉動;一件小小的舉措,都能夠對世界造成影響。而這無關乎我們能夠積攢多少錢才,或是掌握多少權力在手。「三有」也許會幫助我們影響世界,但是不代表沒有就無法影響世界。

 

  回過頭來,看到許多年輕的朋友,夢想逐漸被物質、享樂取代,似乎失去了年輕人應有的胸襟與抱負,內心也不禁唏噓。在這個變動萬千的世界,太多人只想著眼前可以掌握的東西,卻忘記了內心重要的支柱。

  這些「沒有之人」的故事,重新讓我思索自己的夢想,我也會繼續堅持當初高中時的念頭:「我成為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人。

  最後我也想問問閱讀這篇文章的你/妳:

 

  「你的夢想是什麼呢?」

arrow
arrow

    apple67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