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花  

過去對於所謂的聽道修行,內心總有些抗拒,從小其實就跟著志工媽媽讀經,聽故事。小時後調皮,所抄過的弟子規、朱子治家格言、三字經,不在少數,雖未計得幾多,但掐指略算,也有個百來篇。那時候非常討厭讀經,因為被懲罰的緣故吧,覺得這世上哪來這麼多莫名其妙的事情。不過說來也奇妙,從小到大雖然排斥,但是總是會在各個階段接觸到,不論小學、國中、高中,那時都只是聽聽,偶爾打打哈欠,看著窗外鳥飛傍藍天,耳邊傳來頌吟聲,頗有一番美意,每每如此都不禁打起呵欠,猜是周公又找棋友了。

 

到了大學,以為就不會在碰到所謂的古聖賢書,不過現在回憶起來,過去確實有段時間過得渾噩。當然不是歸咎於沒有讀書這件事上,我認為那時的心態也有差異,許多因素讓自己過度放縱,荒唐事情倒也不少。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,才開始發覺,自己似乎走在一條奇怪的路上。當然這不是什麼天降靈光,而是一種長期的感覺,雖然自己找了很多事情填塞,但是心中總有股缺憾。一直以來,我總當成是自己野心太大,不斷為自己設下取多目標,不斷想辦法實踐。看起來很正向,有目標的年輕學生,為了目標努力實踐。但現在回過頭來看,這不過是一種自負的膨脹罷了。也許本意只是虛榮,本意只是想要成人所不能,所以才吊著命去做,拼命去強求。到頭來,那股空虛感依舊。

 

我也讀了不少書,關注不少事件,對所有事情都有些想法,有些意見,有些念頭想實踐,但終究最後,還是不曉得自己為何去做,為何去想,為何去掛念?那一陣子吧,聽到俞晴提到曉南老師,坦白說,聽到因果論及業障說出自教授之口,我那時還真的把曉南老師當成神棍之流,我還記得是在討論學運的事情,我沒看到老師本人,但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的俞晴。後來大三選課我想著,我一定要會一會這老師,到底是哪流哪派哪方人物?結果真的碰到老師,我還真的大感意外,真的看到本人,確實有種讓人信服的氣質。我不好說那種氛圍,有些人看起來單純,但是身上就是有股城府深感覺,有些人看起來草莽,卻又有著讓人親近的魅力。大概是這種感覺,我第一次看到老師,原本還抱著警戒的心,想會一會老師,每想到一眼間就卸下了心防。

 

乍看這段文字的確頗為荒謬,但是我得說確實是如此,這種感覺很難解釋,諸位就姑妄言之姑聽之。不過提這段,不是要說我就因此被曉南老師點化,人生美滿順遂之類的妄言。這只是一個契機吧,我那時和老師沒有多大交集,了不起就是下課老師會稍微寒喧。不過那時候老師課堂間分享的一些小故事,我有些聽過會反思許多,那時對我有影響的大概就是課堂間的小故事吧。這週才真正上了第一次曉南老師的課程,比起讀經的感覺,倒不如說是讀故事分享自身的經驗吧。這個經驗其實讓我想到不少事情,雖然故事是發生在古代,但道理亙古不變。一面看著故事,我也開始回想起過去的一些人、事、物,一堂課程短短兩小時,但確實讓人受益頗盛。

 

今天之所以想發這篇文章,其實只是想分享一件事情,其實我想「修行」就是「生活」,這個道理其實也不是只有我發現,很多先賢都明瞭這件事情。我想分享的是,很多人聽到修行、讀書、誦經,內心就不自覺起了防備心,坦白說我也是如此,對於修行有相當大的誤解,修行要成仙啊、要成佛啊,其實修行就像是一種增加生活品質的行為,如果你帶有目的性去想著要修行、修行要成佛、成仙,那麼這樣的修行想法是錯的。修行,只是把生活的一些應該注意而我們疏忽的事情,多花些心思去想、去實踐。而其實不論宗教,這些聖賢人所推廣的,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的概念,讓更多人成為更好的人。道理很簡單,實踐也不難,但是我們卻往往自己畫地自限,還沒來的及推開門,就先逃的遠遠的。

(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ple67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